2016年光通信市场需求热度仍将不减,作为“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2016年的光通信市场,特别是光纤光缆市场需求延续了2015年的强劲走势,其主要原动力仍是处于光改进程中的中国宽带市场。据CRU预计,2016年中国光纤光缆需求约2.2亿芯公里,同比增长9%。2016年光通信市场需求之所以会继续保持增长,一方面源于各项利好政策相继出台,另一方面则是互联网、物联网的高速发展以及用户对于高带宽需求的不断上涨。
智能制造成高效生产体系
对于光纤通信网络的发展,国家和行业一直抱有积极的态度,这不仅出于对国家未来发展战略的需要,而且还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内信息通信业发展科学预测的结果。事实上,不仅在2015年年底召开的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对宽带网络提速降费提出了具体要求,而且“十三五”规划中也明确提出,加快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推进信息网络技术广泛运用,形成万物互联、人机交互、天地一体的网络空间。
2015年年底召开的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主管部门对2016年提速降费的要求更加明确:制定高速宽带网络建设和提速降费年度行动方案,力争2016年基本实现所有设区城市光纤网络全覆盖,20M以上高速宽带用户比例超过50%,4G用户达到6亿户。实施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试点,落实通信基础设施纳入城乡规划工作,稳步推动三网融合业务分期分批扩大至全国。显然,上述一系列政策、规划和要求,为2016年乃至未来一段时间光通信行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心剂。
公开信息统计,20个省份已相继出台对接《中国制造2025》的措施,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与此同时,工信部也在抓紧编制与《中国制造2025》配套的11个规划。“以地方优势为出发点,确定地方特色制造”成为多个地方对接《中国制造2025》的内容。“在地方政府的推动下,制造业升级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贯穿经济的一条重要主线。”业内人士分析称。“推动智能制造是解决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的根本路径。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各国都在研究如何抢占新一轮发展的制高点。我们认为,互联网和传统工业行业的融合是要抢抓制高点,而主攻方向则是智能制造。”工信部人士的一番话,道出了多地对接《中国制造2025》的方向。为了推动智能制造的发展,工信部年内将启动一批智能制造的试点示范项目和智能化的改造项目。对此,社科院有关研究员分析表示,实施智能制造的好处明显,将给制造业带来“两提升、三降低”:“两提升”是指生产效率的大幅度提升,资源综合利用率的大幅度提升;“三降低”是指研制周期的大幅度缩短,运营成本的大幅度下降,产品不良品率的大幅度下降。互联网化的智能制造,可能是未来中国制造升级最优的方向,将彻底改变中国现有制造模式方式,形成传统产品设计、生产以及质量控制三位一体的高效的生产体系。
需求渐长,市场供给紧张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等高速发展以及“互联网+”战略的持续推进,三大运营商将在2016年继续加大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继续促进“提速降费”,从而推动光纤光缆市场价格短期上涨。根据三大运营商各家的2016年的规划,高速光纤宽带网络和4G+是有线端和无线端的两个投资重点。
有线宽带方面,中国电信将强化全光网络建设,计划2016年年底前在全国实现100%全光城市覆盖。中国联通将于今年内全面完成光纤网络改造,为用户提供端到端的高速率全光网络接入服务。据前不久披露的2015年年报,中国联通2016年将投资169亿元用于固网宽带和数据业务,投资213亿元用于基础设施、传送网等建设。而中国移动也将在有线宽带和传输网方面加大投资力度,预计总投资规模达到500亿元。无线宽带方面,2016年,中国电信将完成4G全国深度覆盖和4G+网络全国覆盖,下半年要实现全国4G网络覆盖达到3G水平的目标。中国联通继续推进聚焦战略,在全国范围内投资299亿元用于4G网络建设,使4G基站总数达到68万个,中国移动则投资757亿元用于4G网络建设。
三大运营商不约而同地在2016年加大投资,用于光纤网络建设,使光纤光缆市场今年前三个月的走势延续去年下半年以来的旺盛需求形势,“国内光纤光缆企业产品交付普遍紧张,导致光纤价格短期内仍有上涨趋势。”亨通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尹纪成表示。2016年的光纤光缆市场的主基调仍然是需求持续增长,市场供给紧张。“在此市场格局下,国内光纤光缆厂商已经掀起了新一轮扩产浪潮,但此次浪潮主要集中在上游光纤预制棒方面。”
领军企业带动提升品质
中国信息通信建设发展的主要趋势,无线端是4G持续建设和5G的早期投资,有线端则是全光网络的普及,这些建设需求将继续拉动光纤光缆市场需求增长,同时也为光纤光缆新产品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在“宽带中国”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提速降费”新要求的共同推动下,超宽带时代即将到来,信息传输高速率、超带宽、大容量成为主要特征,“这就要求光纤光缆行业打造‘三高’(高端品牌、高端市场、高端技术)路线,快速发展以抢占先机。”有企业高管建议,我国光通信企业,一方面要研发满足运营商提速降费的新产品,高速率、低损耗、大容量等;另一方面,企业要通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向智能制造探索转变,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升管理水平,为运营商提供高质低价的优秀产品,推动政策的实施。
事实上,2015年国内主要的光通信企业纷纷提出了高端发展路线,推出了一系列新产品。例如长飞和亨通的超低损耗和大有效面积光纤产品,中天科技的深海海缆产品等相继推出,相信在这些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其他厂商也将很快进入提升产品自身品质的行列,这也预示着中国光通信行业正在快速向“三高”演进。
厂商亟待调整需求结构
在光通信市场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产能过剩的声音始终未停歇,这从一定程度上为国内光通信企业敲响了警钟。对此,有观察人士认为2016年在巨大需求的拉动下,中国市场不仅不会出现产能过剩,反而将会持续2015年市场供给短缺的格局,特别是上游光纤预制棒将严重短缺。
目前,全球光纤光缆市场在中国市场强于预期的带动下表现强劲,而未来五年,在中国4G建设、全光宽带推广和农村宽带建设,北美千兆宽带的持续推进,欧洲市场光纤网络建设等基础建设的推动下,全球光纤光缆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尽管许多国家的光纤光缆厂商当前都在满负荷运行,全球光纤光缆需求超过供给,但是一旦需求放缓,将会产能过剩,“因此国内厂商应更合理地调整需求结构,积极跟进海外市场的发展情况,摆脱单一的需求结构。”业内分析人士也建议,我国光缆企业要国内国外协调发展,且必须在“十三五”期间提高“走出去”与国际化的能力,不然实力将会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