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巨头加速抢跑 转型升级各显神通

责任编辑:光电通信 2016/08/05 作者:毕传福

转型升级成集体选择

近日来,包括通鼎互联、中天科技、亨通光电、烽火通信在内的业内巨头纷纷公布2016年半年财报或业绩预增公告,从财报与预增公告中可以看出,业内巨头上半年业绩强劲飘红,都可谓赚得盆满钵满。在列述半年业绩剧增原因时,通鼎互联、中天科技、亨通光电、烽火通信四大厂商皆有相同之处,其中一条就是转型升级。当下,注重企业转型已经成为业内集体选择,也是必须要去探索的企业发展战略。

在宽带中国战略、互联网+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伴随着4G建设的不断深入,以及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落地,我国光纤光缆产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个发展阶段,企业仅仅依靠光纤光缆制造,已经很难在竞争中立足。企业须要做的是满足互联网发展的各种连接需求,不断研发型产品,同时要积极向产业链的上下游拓展,不断完善产业链。

事实上,转型升级在业内已经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包括烽火通信、中天科技、亨通光电、通鼎互联在内的业内巨头都已经在转型升级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并且收益良多。不同的厂商有不同的发展状况,转型的方式也各具特色,在转型的道路上,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

业内巨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通鼎互联:一元为主,两翼齐飞

 

近年来,通鼎互联不断深耕传统的光纤光缆业务,具有雄厚的技术优势,生产规模也是全国领先。不断深耕为通鼎互联转型打下了深厚的基础,为了增强企业的竞争力,通鼎互联不断拓展产业链的上下游,通过多种方式完善产业链,构建基于一体化产业链的竞争优势。

一体化产业链的打造,推动了通鼎互联在光棒、光纤光缆、光通信设备领域的一体化优势的形成。如今的通鼎互联,拥有光棒、光纤、普通光缆、室内光缆、射频电缆、铁路信号电缆、光电混合缆、ODN设备等通信产业链系列产品的生产能力。

通鼎互联的转型升级道路并没有到此而停止,而是在保障传统光电线缆业务稳步增长的基础上,向产业链的纵向和高端延伸,由信息通信的物理层向应用层发展,新增通信光接入设备、大数据计算、云存储、数据挖掘、数据安全、动环检测、流量掌厅等业务,大力发展具有较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了一元为主、两翼齐飞的发展格局。

除此之外,通鼎互联还在打造新的制造生态体系。依照构想,通鼎互联将用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的技术,建立机器互联的集群制造系统、人员分工协同系统以及人机互联的集中控制信息系统,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覆盖业务全过程,实现“机在干、数在转、人在看”,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智造格局,突破发展瓶颈,打造智能工厂,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中天科技:三次转型,三足鼎立


从企业创立至今,中天科技完成了三次转型。上世纪90年代步入光纤通信领域,到2000年后步入电网传输领域,2002年后迈入新能源领域,中天科技由通信、电力两轮驱动向通信、电力、新能源三足鼎立的产业格局稳步迈进。

二十多年的发展道路,不断的转型升级,让中天科技形成了以光纤预制棒为核心的通信产业链和以特种导线、海底线缆为引领的电力传输产业链,技术优势不断提高、成本优势和规模效应日益凸显。

在信息通信领域,中天科技逐渐打造了缆、纤、棒一体化的产业链。在新产品研发方面,中天科技引进再创新形成光纤预制棒全合成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开发了智能odn系列配线产品,致力推动fttx产业发展,服务中国宽带战略。为客户提供无线天馈系统、轨道交通漏泄通信系统技术方案及产品,通信信号电缆、环保型铁路贯通地线满足铁路事业发展需求。 除此之外,中天科技正在向基站天线等移动宽带产品领域进军,致力于由传统的产品供应商迈向系统方案提供商,为全球的电信运营商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如今的中天科技,不断加快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不断开辟新的产品和新的市场,不断探索企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对于发展前景较好的高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中天科技将会积极参与其中,以寻求跨业发展。

亨通光电:四大方向,多元格局

亨通光电表示,2016 年上半年亨通光电业绩剧增的原因之一是企业坚持了四大转型发展战略,这四大转型分别为:生产研发型企业向创新创造型企业转型、产品供应商向全价值链集成服务商转型、制造型企业向平台服务型企业转型、本土企业向国际化企业转型。事实上,一直以来,亨通光电都在围绕着这四大方向不断完成自身的转型升级。

自2009年3月开发出第一根合格的光棒,亨通光电就摆脱了对国外的依赖,确立了绝对的竞争优势。在新产品的打造与产业链的拓展上,亨通光电一直没有停下前进的步伐。近年来,亨通光电紧抓产业调整机遇,对科技创新孜孜以求,谋划高端光缆战略布局,加快转型步伐,推动光缆逐步从价值链低中端转向价值链高端。通过技术、资本、运营模式的全方位创新,高端产品的研发整合,亨通光电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光电线缆产业群:光棒-光纤-光缆(海底光缆及工程)-光器件-光网络全产业链,以及系统解决方案、工程建设运营服务(EPC、BT、BOT)和网络运营(ISP、宽带接入)、网络优化、网络安全、大数据分析应用等的通信网络集成与运营服务商。

关于亨通光电的未来转型,用亨通集团执行副总裁钱建林的一句话可以概括:亨通正在致力于从单一产品供应商向系统集成服务商转型。未来的亨通光电不再单纯地向运营商提供产品,还要提供服务。这种转型,是亨通光电由产品供应商到系统集成服务供应商的转变。

在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亨通光电依靠转型打造出的多元化产业结构有助于其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同时对其业绩的增长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烽火通信:五年河东,五年河西

一直以来,光网络、光纤光缆两大主业始终是烽火最重要的收入来源,也是公司体量最大的业务。然而,自2010年以来,光网络增长开始放缓,市场拓展乏力。光纤光缆方面,市场时好时坏,盈利能力较弱。在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下,烽火开始重视企业的转型升级。

在转型的道路上,烽火通信始终把科研创新放在第一位,最终也取得了累累硕果。在光网络领域,PTN、IPRAN/ER、100G OTN、GE PON、10G PON横空出世,深得国内外运营商青睐。

在光纤光缆领域,烽火通信注重向产业链的上游拓展。通过与藤仓建立合资公司,掌握了业界最为主流的完整预制棒核心技术和制造工艺;通过持续不断地技术创新和工艺改造,光纤拉丝速度达到极限的2900米/分钟,创造了业界记录,实现了低成本和规模化生产。除此之外,烽火通信不断研发新产品。3LA(低损耗大有效面积)光纤、隐形光缆、FAST(球面射电望远镜)动光缆、高海拔耐冻土环境光缆、不锈钢带防鼠光缆等一系列新一代产品不断涌现,并成为产业发展的新方向。

近来,烽火通信着力推进面向ICT业务的转型,全面融合CT+IT+业务各个子领域,新创一系列实体子公司,初步形成基于不同行业模块串联起来的ICT生态链;通过SDN/NFV等通用、虚拟化技术实现通信设备的全新升级,形成具备行业内领先的云、网、端解决方案;以服务器、存储、数据通信、网络安全四个子领域为重点布局目标,拓展基于ICT融合的基础产品平台。在业务领域,以云计算为基础,以与业务紧密结合的应用软件为重点,着力为包括运营商在内的多个行业提供行业应用解决方案。

五年河东,五年河西。五年前的烽火通信以光网络、光纤光缆为主业,五年后传统主业华丽蜕变,新业务百花齐放,成长为驱动烽火通信迅猛发展的新引擎。

转型:并非遥不可及 

在行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光纤光缆企业积极唯有谋求转型升级,才能有更好的出路。然而,在转型方面,一些厂商总感觉一头雾水,不知从何处开始,其实,对于光纤光缆企业来说,转型并非遥不可及,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拓展产业链 

单一的光纤光缆生产已经难以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厂商需要做的是不断优化结构,向产业链的上下游拓展,打造全产业链。这种产业链,包括以光棒制造、光纤拉丝和光纤光缆制造为主要构成的主产业链,以及扩展外延形成的光纤光缆材料等各种分产业链,产业链随着光纤应用领域的扩展还在快速延伸。

迈向高端领域 

对于线缆厂商来说,发挥自身技术优势,通过技术合作等多种形式,进入新的高端技术领域也是我国光纤光缆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途径。当下,在光纤光缆行业,存在高端产品不足的现象。比如,市场对低损耗光纤和超低损耗光纤的需求却得不到满足。目前,国内厂商能提供低损耗光纤产品的仅有亨通、长飞、烽火等几家,而超低损耗光纤产品更是没有一家能够提供。把目光投向高端产品,在高端产品研发上下功夫,能够让企业在同质化竞争严重的市场环境中脱颖而出。

技术驱动是硬道理

随着通信网络建设技术水平的提高,对于线缆产品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只有保持强大的新产品开发能力,满足不同条件下客户对产品的需求,才能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这就要求光纤光缆厂商注重科技研发,以科技创新推动产品创新,以产品创新推动企业发展。

发力智能制造

《中国制造2025》的发布使得智能制造成为我国制造行业转型的目标之一。而长飞、亨通等光通信代表企业都在发力智能制造。长飞依托于光纤制备国家实验室,实现光纤制造的自动化、信息化,生产从大规模制造转向大规模定制,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端到端解决方案;亨通着力推进智能工厂的三化企业建设,重点推进智能化生产控制中心、智能化生产管理执行系统、智能化仓储及运输物流和智能化设备及生产线集群的建设。巨头们的做法为光纤光缆企业提供了蓝本,企业要懂得以智能制造引领转型升级,为自身发展注入新动力。
 

扩展阅读

  •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