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1月13-24日以及10月6-17日的ITU-T SG21(多媒体、内容交付和有线电视技术)全会上,联通研究院代表中国联通成功牵头结项两项工业互联网国际标准:ITU-T F.747.16 “Requirements for 3D machine vision-based surface defect detection service of industrial products(基于3D机器视觉的工业产品表面缺陷检测服务需求)”和ITU-T F.743.34 “Requirements and reference framework of service platform to support industry visual services(支撑行业视觉服务的服务平台需求和参考框架)”。
ITU-T F.747.16 “基于3D机器视觉的工业产品表面缺陷检测服务需求”是由中国联通研究院工业互联网研究部融合创新团队牵头,中国电信、深圳思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参与的项目,已落地应用于多个省市公司。三维(3D)机器视觉可以获得真实3D场景的完整几何信息,具有深度信息的图像可用于实现高精度测量、检测、定位、重建和场景理解,可以处理2D机器视觉无法处理的各种类型的工业产品(例如高反射表面和低对比度表面),可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和PCB表面检测、自由曲面光学镜测量、钢铁产品表面或曲面的测量和检测等。目前三大国际标准化组织在3D机器视觉应用方面的标准较少,在工业产品表面缺陷检测方面还没有相关标准,该标准的发布将有助于促进3D机器视觉应用的行业协同及应用推广。
ITU-T F.743.34“支撑行业视觉服务的服务平台需求和参考框架”是由中国联通研究院工业互联网研究部融合创新团队牵头,携手深圳思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完成的项目。随着行业数智化升级的推进,工业视频监控、智能电网、工业自动化、智能交通、远程医疗等垂直行业场景对视觉计算服务提出了大量需求。在视觉计算服务提供和消费的生态系统中,视觉服务应用者需要快速找到服务提供商并选择合适的计算服务,以节省成本,方便快捷地完成任务。另一方面,许多视觉服务提供商等待消费者发现和选择他们的计算服务,以共享他们的计算资源,实现算力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服务平台来满足视觉计算服务提供商和消费者之间的通信需求,并对其进行管理。该标准制定的算力服务管理平台参考框架,通过提供各种计算服务类型及其描述信息,供消费者/用户选择和使用。
中国联通将持续跟踪国内外相关需求,推动“5G+工业互联网”相关标准制定,完善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布局,积极促进相关标准和研究成果的应用落地,不断提升中国联通在全球通信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本文来源:中国联通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