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报道:1152颗!断层式领先

2025/10/14 责任编辑:Hanson 访问:1027

近日,《人民日报》报道中国天眼FAST重大成果,这座位于贵州大山深处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已发现1152颗脉冲星,这一数量早已远超同一时期国际上其他望远镜发现脉冲星数量的总和。作为世界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十四五”期间,FAST还取得了一批国际影响力的重大原创成果,成为我国望远镜家族中一张享誉世界的中国名片,让中国射电天文研究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天眼视神经” 诞生

烽火攻克FAST动光缆核心难题

这双“洞察宇宙的眼睛”之所以能精准捕捉深空信号,离不开烽火通信为其量身打造的“光通信神经脉络”——动光缆。2009年,烽火通信便投身FAST动光缆研发,该种光缆由馈源进入舱体,承担着传输各种数据信息的使命,其特殊之处在于,光缆会随馈源位置的调整而处于不断的收放运动中。据测算,5年内光缆要承受6.6万次以上反复弯曲、卷绕与扭转,还需抵御风吹、日晒、雨淋的恶劣环境。专家称,动光缆是馈源支撑馈线入舱方案中技术难度最高,但必须攻克的关键技术之一。

历经四年攻坚克难,烽火通信自主研发的48芯动光缆以10万次反复弯曲、卷绕和扭转的超强机械性能及优异的光学传输能力,创造世界纪录,成为传递宇宙信号的 “天眼视神经”,为大国重器FAST射电望远镜落成奠定关键基础。

从赋能国之重器到领跑行业

烽火光通信创新不止步

从铸就天眼“光脉”到引领行业革新,烽火通信自研制中国第一根光纤以来,始终以光通信领域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国家队”为己任,突破关键技术、解决国家重大工程难题。

如今研制的高端多模光纤契合未来AI算力中心对高速、稳定互连的核心需求,为空天地一体化网络提供支撑;空芯光纤实现1550nm核心通信波段衰减≤0.2dB/km的突破,并不断攻克工程化应用瓶颈;多芯光纤联合业界完成海底SDM传输实验,创下单根光缆140公里距离410.5Tbit/s的传输纪录;耐高温耐辐照及全系激光器光纤,则为特种领域应用和高端制造与通信提供坚实保障。依托持续技术创新,烽火通信不仅支撑了多项国家重大工程,更深度服务数字经济发展,书写了中国光通信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跨越篇章。

本文来源:烽火通信

扩展阅读

  •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