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缆创新前线丨国内首个!海上风电柔直输电技术新标杆

2025/07/17 责任编辑:Hanson 访问:1031

我国海上风电资源丰富,预计到2030年,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2亿千瓦,相当于10个三峡工程。在远海风电输送领域,柔性直流输电技术以可靠性高、灵活性强的显著优势,已成为国际公认的优选方案。而作为换流阀的“神经传导系统”,柔直光缆组件更是换流阀中控制信号传导的关键路径,为整个输电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重要支撑。

打造海上风电

“超级快车道”

广东阳江三山岛海上风电柔直输电工程,是全国首个由电网企业统一规划和建设的海上风电配套送出工程,也是国内首个±500千伏海陆一体柔性直流海风输电工程。项目创新性采用“海上风电群拼车式”送出模式,有效解决重复铺设海缆和建设集控站问题。投产后,每年可向粤港澳大湾区输送清洁能源约60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煤17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63万吨,成为支撑湾区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

该工程将远距离输送风电资源至粤港澳大湾区,最远覆盖离岸92公里的深水海域,对光缆的可靠性、耐久性提出了严苛要求。烽火通信凭借自主创新技术,成功攻克三大核心难题,为工程量身定制换流阀专用光缆解决方案。

三大技术突破

赋能工程“硬核实力”

极端环境耐受:无惧“海洋侵蚀”

海上平台常年处于高盐雾、高湿度、强风力的恶劣环境中,烽火通信针对性采用高密度低烟无卤护套材料与无空腔结构设计,确保光缆及子单元在极端条件下仍能稳定运行,为海上换流阀平台构筑起一道“全天候铠甲”。

高压环境适配:±800千伏级安全护航

针对±500千伏换流阀厅的高电压环境,烽火通信自主研发的光缆突破耐电痕、抗击穿技术壁垒,通过接地绝缘弹片设计实现静电传导,经±800千伏高压环境测试,可保障光缆在极端电压下的零故障运行。

快速施工:盲插式连接技术降本增效

考虑海上平台狭小空间与复杂工况,烽火通信创新采用工厂预制成端+盲插直联方案,大幅缩短施工周期。同时,配套接器经过严格振动测试,确保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保持稳定连接,为工程高效交付提供技术保障。

铸就行业典范

使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自2013年起,烽火通信就组建专项技术团队,深耕换流阀光缆领域。多年来,技术成果已成功应用于220千伏舟山工程、500千伏广东大湾区背靠背工程、白鹤滩±800千伏特高压工程等国家重大项目。

此次阳江三山岛项目,是烽火通信换流阀专用光缆技术在海陆一体海上风电柔直输电工程的首次应用,为粤港澳大湾区能源绿色转型注入新动力。烽火通信将持续推动纤缆技术创新,赋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为全球能源转型贡献中国智慧。

本文来源:烽火通信

扩展阅读

  •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