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研究院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积极融入国家创新发展大局,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力军作用,2022年科技创新工作取得显著进展。
系列报道分为标志性产品能力和标志性原创技术两部分,回顾展示其中的创新性强、应用成效显著、具有重要战略价值的标志性成果。
第36期为您介绍:标志性原创技术系列之超长距离下一代光通信原创关键技术
面向算力网络对于基础网络高带宽、低时延、灵活调度的新需求,中国移动研究院开展下一代光通信应用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围绕400G/800G超高速传输、基于OXC的新型全光网、下一代光接入网等提出多项原创技术设想并实现关键技术突破,依托本成果显著提升应用基础研究水平。近两年发表下一代光通信领域论文20余篇,其中2022年在国际顶级学术会议ECOC、OFC发表和录用论文15篇,稳居全球运营商第一阵营,全面推进光网络向更大容量、更低时延、更智调度、更高安全转型升级,构筑算力网络的新型全光底座。
一是攻关超高速光传输关键技术,有力推进骨干网代际演进。通过创新400G/800G系统设计,完成基于常规G.654.E光纤的400G 3000km传输、基于G.654.E光纤的800G 2000km传输等纪录性成果,实现逼近非线性香农极限的超大容量超长距离传输系统,有力推进中国移动骨干网由100G向400G/800G的代际演进。
二是开展下一代光通信前沿技术预研,相比现有单模光纤系统实现单纤容量倍数扩展和传输能力显著提升。设计新型弱耦合少模光纤,实现3模式×4波长×200G的300km弱耦合模分复用传输、基于弱耦合少模光纤的400G超长单跨200公里实时传输,单纤容量有望提升3倍以上;攻关空芯光纤及系统这一颠覆性技术,完成首个基于连体管空芯光纤的超大入纤功率(28dBm)极低非线性40×800G实时传输,降低非线性3~4个数量级,降低时延30%以上。
三是提出基于OXC的光电联动新型全光网架构,构建算力网络的全光底座。提出1G小颗粒光电联合调整原创机制,有望提升网络容量30%以上,列入ITU 超400G OTN十大研究方向。提出将概率整形和传统内生安全相结合的全新架构,解决了密钥低位与码流整形间的关键矛盾,更好地实现了信号在量子噪声中匹配淹没,显著提高传输性能和安全性。
来源:中国移动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