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信息梗阻!漏缆需求迈入高点

2021/12/10 责任编辑:swift

近日,连接昆明和万象、全长1035公里的中老铁路全线开通运营,成为网上热搜。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该铁路的国内段4G网络覆盖率达到100%,技术层面采用云南移动首创的“隧道双流漏缆+场坪天线”覆盖方案,有效保障隧道内外的网络通信“无缝衔接”,成为发挥漏缆信号传输功能的又一标志性工程。

漏缆是漏泄同轴电缆的简称,通常又简称为泄漏电缆或漏泄电缆,集信号传输、发射与接收等功能于一体,同时具有同轴电缆和天线的双重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公路、桥梁、隧道、地铁以及无线信号传播受限的区域。漏缆信号覆盖均匀,尤其适合隧道等狭小空间,具备使用频率宽、场强辐射均匀稳定、高抗压、高抗张强度等一众优势。

近年来,包括联通、电信、移动等内的运营商以及中国铁塔加快步伐启动漏缆产品的集采招标项目,给漏缆这一细分市场注入较大的增长动力。

联通方面,今年以来,先后在广西、山东、山西、安徽、吉林等地启动漏缆产品及配件招募项目,中国铁塔方面亦在湖杭铁路公网、兴泉铁路公网、郑万高铁、朝凌客专隧道公网、杭绍台铁路公网,以及杭州等地的地铁项目中启动漏缆招标项目,有力巩固了公司在通信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市场主体地位,同时扩增了漏缆产品需求。数据显示,截止2021年6月,中国铁塔的高铁隧道以及地铁覆盖总里程累计14431公里,同比增长31.8%。在中国铁塔推动高铁隧道以及地铁信号“无缝衔接”的过程中,漏缆伴随着高铁里程的增加,需求规模相应地增长。

除了运营商等市场主体服务于高铁、隧道公网、地铁等项目建设,频频启动漏缆招标项目之外,国家政策方面亦给到漏缆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

政策层面,发改委《“十四五”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经济、高效、便捷、绿色、安全的西部陆海新通道,畅通西线通路、扩能中线通路、完善东线通路、加强通道内联辐射、推进通道对外联通(包括中老铁路)。《长江三角洲地区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提出,到2025年,轨道交通总里程达到2.2万公里以上,新增里程超过8000公里,干线铁路营业里程约1.7万公里,打造长三角成为轨道交通网络化、一体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样板区。

另据国铁集团发布的《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提出,到2035年高铁里程将达到7万公里,在现有基础上接近再翻一番,未来15年平均每年将投产2000公里以上。全国铁路网20万公里左右,20万人口以上城市实现铁路覆盖,其中50万人口以上城市高铁通达。发改委、国铁集团推出的一系列方案及规划文件表明,我国新一轮的交通网建设正全面开展,高铁、铁路及地铁公网将覆盖率进一步提升,与之相应地,满足其信号连接需求的漏缆将迎来需求旺盛期。

综合来看,在运营商的路网建设以及相关政策引导下,十四五时期,我国持续推动交通网建设,势必会带来高铁里程的增加,铁路覆盖率的提升,我国的路网交通体系进一步完善,而漏缆这一细分市场产品的增长空间逐步拓宽,有力支撑无线信号传输,打破局部区域的信息“梗阻”,不断迈向市场需求高点。

扩展阅读

  •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