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型光缆的应用与未来发展

责任编辑:匿名 (未验证) 2010/06/30 作者:陈保平
一、发展历史
        蝶型光缆,俗称皮线光缆,2001年起源于日本,由于该光缆设计新颖、尺寸精巧,因此在日本这个地震多发的国家非常适用于架空引入和室内布线。中国作为日本的邻国,在光通信领域与日本通信界交往非常频繁,自日本开始应用皮线光缆之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与日本光纤光缆企业有密切合作关系的烽火、亨通、富通、中天等纷纷效仿并开发出类似的光缆,虽然早期名称各不相同,但光缆结构大抵类似,截止到2008年,这些企业以此为基础共获得实用新型或发明专利13项。
        蝶型光缆的开发与应用同大多数光缆一样,也经历了一个引进、改良、试用、推广的过程。2005年之前,光缆厂家都在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工艺进行光缆研究和应用性实验,由于2001-2003期间正好赶上国际光通信行业的萧条时期,蝶型光缆的实际应用每年不到500km;自2005年开始,运营商开始着力推进FTTx试点建设,同时G.657光纤技术已基本成熟,因此蝶型光缆获得了大力发展,以烽火通信为例,2006年仅青海油田一个项目蝶型光缆的用量就有近千公里!在接入网大力发展的最近5年,蝶型光缆的生产和应用均得到了普及:由于投资门槛低,许多非光缆行业的小厂也开始制造该光缆;2009年,蝶型光缆行标出台,广东电信首开先河集中招标7000km蝶型光缆并委托专业的检测机构进行品质验证;光缆价格大幅降低,以普通GJXV-1为例,从2006年的4000元/km降到最近的500元/km,价格仅有当初的1/8!
        中国电信为了实现2010年发展FTTH用户50-100万户的目标,今年4月对蝶型光缆进行了集中招标,总量为33万芯公里;预计中国联通2010年的需求量为20万芯公里左右。从目前情况来看,蝶型光缆是FTTH最主流的接入段光缆。
 
二、蝶型光缆的应用
        作为主流的接入段光缆,蝶型光缆有其自身技术特征和应用特点,最新的标准参照YD/T 2009《接入网用蝶型引入线光缆》,标准中对光缆型号、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都做了详细规定。既然是‘接入网用’和‘引入线’,那么它就与骨干网、城域网、驻地网等网络中所使用的光缆有着明显区别,且要求应该更高,正如中国电信韦乐平先生所言“无论从规模来说,还是从投入来说,从事实难度来看,最大的问题都发生在接入网,故障最多、投入最多,问题最多,技术最落后,接入网的瓶颈主要是配线段和引入线。”可以看出,要想推进三网融合,推动接入网的大力发展,靠蝶型光缆来取代主导接入段一百多年之久的双绞线,一定会遇到各种制造、应用方面的问题。
下面就产品设计与制造、行业标准解析、施工与选用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讨论。
        1、蝶型光缆的设计与制造
        蝶型光缆最初是自承式结构,应用于室外架空引入(图1),随着应用场景、使用条件的变化,其简化结构室内型更加普及。无论是室外型还是室内型,光缆的结构都是非常简单的,其结构组成包括加强件、护套层和光单元三个部分,室外型的吊线单元加强件通常和缆芯单元加强件有所区别,吊线单元采用金属加强件而缆芯单元采用金属与非金属均可。有关蝶型光缆的结构、型号种类在行标里有详细规定,这里讨论一下大家对光缆设计方面的几个争议点。
             
图1   早期自承式蝶型光缆在日本东京的应用 
        (1)吊线的类型和尺寸怎样才合适?自承式蝶型光缆的吊线通常有三种选择:Ф1.2mm单圆钢丝、Ф1.0mm单圆钢丝、Ф1.2mm多股钢丝。实验证明,以上三种规格的吊线在拉伸特性、光缆尺寸方面都能满足标准要求。多股钢丝柔软性比单圆钢丝好,施工时与挂钩配合使用非常方便,缺点是抗拉强度比同规格的单圆钢丝低30%左右;单圆钢丝抗拉性能好,Ф1.2mm规格比Ф1.0mm规格拉伸强度大44%,但在挂钩处施工弯折时容易脆断,可见三种吊线各有优缺点。作者推荐采用Ф1.2mm单圆钢丝,施工时尽量减少弯曲,采用压接式的固定挂钩,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光缆的拉伸性能,当跨距较大时,光缆可靠性最高。
        (2)光缆的外型是方型好还是圆型好?早期出于专利方面的考虑,室内型蝶型光缆的外型有的厂家采用圆型有的采用方型,无论哪种形状,只要工艺控制得当光缆性能都是接近的,在使用方面差别也不大。但是从生产成品率和工艺难度方面来看,当采用LSZH材料时,方型结构生产效率明显比圆型结构要高;虽然各生产厂家在材料选择、工艺习惯大不相同,但总的说来,就操作简便性来讲方型结构实现起来也要容易一些,因此推荐室内型采用方型结构,自承式蝶型光缆采用上圆下方的结构。
        (3)光缆的颜色哪种最合适?室外型自承式蝶型光缆采用黑色防紫外线,这是大家的共识,但目前室内型蝶型光缆的颜色比较混乱,电信、联通以及各地区的运营商对颜色的规定不太明确,有的认为黑色好,有的偏爱白色等等。室内型蝶型光缆使用环境较好,通常采用线槽或穿管的方式予以保护,局部会沿墙体走线,因此不用考虑紫外线照射的问题,黑色是没有必要的。从视觉角度上讲,白色比较刺眼且更易污染,所以采用柔和的米黄色(一说米白色)比较妥当,建议运营商以后采购时颜色统一为米黄色。
        蝶型光缆是专门为接入网设计的,在光缆具体型号选择、纤型选择、成本考虑等实际应用过程中有许多技巧和方法,后面有详细描述,总之一句话,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2、行业标准解析
        《接入网用蝶型引入光缆》经过一年多的编撰与反复讨论,终于在2009年底形成正式文稿并获得工信部批准,在此期间相关科研院所、生产单位积极参与,在许多技术方面取得了共识,但正如其他标准一样,任何标准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的进步以及实际使用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标准也需要改版和进步。
        (1)光纤规格——本标准引用的相应国标或行标以IEC体系为主,实际使用过程中按照ITU-T的提法更为普遍,特别是在《ITU-T G657 2009/11》出台以后,对弯曲不敏感光纤进行了更进一步的细分,因此原有的提法B6反而给人产生不明确的感觉;
        (2)《表5 成缆后的光纤衰减》——该规定偏松,在广泛采用弯曲不敏感光纤的情况下,成缆后的光纤衰减相比原始裸纤的衰减增加很小。比如,若衰减增加到0.5dB/km@1310nm,说明光纤在光缆内的受力状态已相当严重,该光缆的应用可靠性、寿命会大打折扣,而此光缆通过后续的型式实验不一定能检验出来;
        (3)《表7 光缆允许拉伸力和压扁力》——针对非金属型引入光缆,光缆短期拉力为80N,因此只能采用较粗的FRP或KFRP,若采用典型的Ф0.58mmFRP,则使用时不易弯曲,若采用KFRP,则抗压性能要差一些,且由于比较柔软,穿管时不方便,同时成本偏高;该表中对非金属型缆及其自承式结构的短期压扁力分别规定为1000N和2200N,存在歧义,值得商榷和进一步有效验证。
        (4)《表9 光缆的使用温度范围和允许温度附加衰减》——由于中国地域广阔,南北气候差异大,而运营商在采购招标时往往并不会明确光缆的具体使用地区,因此光缆的适用温度范围应该更宽,特别是低温,无论是室内型还是室外型,光缆在-20℃下都应该能够可靠工作。
        根据行标的规定,光缆的可分离性、阻燃性能、拉伸性能、盘长等是制造过程中最容易出差错的环节,这些需要制造厂家持续努力,在生产过程中不断提高工艺水平、并与用户紧密沟通,保持标准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3、蝶型光缆的施工与选用
        (1)施工过程中常见问题
        随着蝶型光缆的大规模使用,一些应用性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在此期间,施工单位、生产厂家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
        ① 开剥方面的问题
        对于室内型蝶型光缆,剥离性方面暴露出来的问题最多。

图2  撕裂法                                              图3  环切法
        蝶型光缆的开剥通常采用撕裂法(图2),对于GJXH型号的光缆,由于金属、LSZH材料以及光纤之间的粘接力较小,因此采用环切法拉出护层(图3)也比较方便。采用撕裂法时,光缆的可分离性是一项重要指标,常见的问题有:(1)撕裂力过大。对于PVC类材料尤其明显;(2)撕裂时光纤不能完全暴露出来,总有1芯嵌在护层夹缝中;(3)撕裂时光纤着色层或一次涂层容易受护套料毛刺的损伤;(4)撕裂时加强件与护层分离,暴露的加强件给使用或测试带来不便;(5)有的使用单位在-5℃以下施工接续,光缆撕裂特性没法满足要求。
        ② 室内型蝶型引入光缆的柔软性问题
        光缆的柔软性没有一个量化的概念,主要取决于施工方的使用习惯。光缆采用的加强件类型决定了柔软程度,当采用Ф0.58mm FRP、单圆钢丝时光缆的弯曲性能较差;采用多股钢丝、KFRP及较细的FRP时光缆柔软性较好,但采用柔软性好的材料时应保证光缆的拉伸特性。通常在与冷接组件、快速连接器配套使用时采用柔软性较好的光缆,而对弯曲半径要求不高的场合采用硬度较高、弹性较好的光缆穿管/布线比较方便。
        ③ 自承式蝶型光缆的跨距与金具选择
        对于室外型蝶型光缆,国内实际应用的不多,除了日本之外,应用较多的是东南亚、南美地区。根据理论计算,在跨距为30米、风速达到30m/min、安装弧垂1%时,光缆最大受力为1100N,考虑到光缆受力时实际风向并不是完全垂直于光缆最大横截面,实际受力会小于1100N。虽然如此,为确保光缆能够可靠使用,必须遵循以下规则:
        A 光缆制造采用Ф1.2mm单圆钢丝,尽量提高光缆拉伸强度;
        B 安装时采用合适的光缆张紧器和挂钩,且应将吊线与缆芯分离(图4);
        C 有可能的情况下适当增加弧垂,可减小光缆受力;
        D 光缆跨距不宜超过30米。

图4  自承式蝶型光缆的装挂
        (2)室内型蝶型光缆的选择应用
        虽然室内蝶型光缆的结构非常简单,但由于光缆材料、加强件类型、光纤种类、光缆颜色等变化因素,使得实际应用过程中的光缆种类非常多,给生产厂家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反过来影响到光缆价格、交货期,对运营商也是不利的。中国电信2010年4月集中采购的经验可供我们借鉴与参考,首先,根据各地的实际应用情况,考虑到带纤结构实用性不如裸纤,确定了四中主打光缆型号GJXV、GJXFV、GJXH、GJXFH,其次确定了光纤类型,一律采用对接性好的G657A2光纤。
        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还有优化的可行性:(1)关于金属型与非金属型的选择,蝶型光缆在室内应用时,由于建筑物本身金属含量很高,对于细小的蝶型光缆其导电性和防雷效果可不用考虑,同时金属型的抗拉、抗压强度是非金属型的2倍,还可以采用环切法开剥,因此,选择GJXH最佳;(2)光缆护套材料是PVC好还是LSZH材料好?通常,PVC材料耐低温特性不如LSZH,针对中国南北差异大的楼内应用环境,选择LSZH材料比较妥当;(3)加强件的选择。由于加强件种类多,运营商可综合考虑光缆拉伸特性、柔软度、接续方式、施工习惯等,确定每种蝶型光缆采用的加强件类型和具体规格,通过招标文件统一技术规范。
 
三、蝶型光缆的未来发展
        作为一个优良的光缆品种,蝶型光缆的技术特性得到了实际工程应用的检验,随着光通信技术的深入发展,蝶型光缆的设计理念必将在以后的光缆设计中获得借鉴与参考。
        1、在主流规格进一步集中统一的同时,会演化出一些派生产品。根据前面讲到的各类蝶型光缆技术特点,以后的运营商在实际采购蝶型光缆时,GJXH等三、四个少数品种上会获得大量应用,而性价比相对较低的其他产品会逐渐没落。同时,由于应用场景的不同,管道型蝶型光缆等衍生品种在应用过程中会得到认可(图5)。

图5  管道型蝶型光缆
        2、尺寸向小型化发展。由于管路资源有限,蝶型光缆有朝小型化发展的趋势。2009年,日本藤仓已开发出1.6*2.0mm的室内蝶型光缆,该光缆采用低摩擦系数护套材料,在普通Ф28mm波纹管内能够拐5个直角弯穿线30根。
        3、为进一步提高使用的便利性,蝶型光缆的包装形式也会改进。图6是一种箱式包装,每箱500米,类似目前的五类线。

图6  包装形式改进
        3、集成度提高。目前蝶型光缆的应用停留在楼内布线层面,当技术成熟时,该光缆可制成连接器,敷设时直接插拔,减少楼内熔纤施工的麻烦。

扩展阅读

  •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