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园区网络如何从“连接”迈向“数智中枢”?

2025/10/11 责任编辑:Hanson 访问:1073

2025年6月,Gartner发布《企业有线无线局域网基础设施魔力象限报告》,华为连续第三年入选“领导者象限”,这一结果不仅是对其技术实力的认可,更折射出AI浪潮下园区网络的深刻变革——传统以“连接”为核心的网络架构,正加速向“通信+物联+感知”融合的数智中枢转型。IDC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智慧园区市场规模将突破1200亿美元,其中网络基础设施作为核心支撑,占比达35%;而Wi-Fi 7作为新一代无线技术,在企业级市场的渗透率预计超30%,成为园区网络升级的“关键引擎”。在此背景下,华为以“Wi-Fi+X”理念、全域安全体系与AI运维能力为支柱,重新定义了AI时代园区网络的价值边界。近日,在2025华为全联接大会期间,华为数据通信产品线园区网络领域总裁赵少奇围绕“星河AI园区网络AI时代园区领导者”主题,系统拆解了华为在园区网络领域的技术突破、方案创新与行业实践。

Wi-Fi+X:以AP为锚点,打开园区智慧化“无限可能”

传统园区网络的核心是“通”,而AI时代的园区网络,需要成为“连接人、物、环境”的智慧中枢。赵少奇首次详细阐释“Wi-Fi+X”理念:“Wi-Fi+X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在Wi-Fi通信能力基础上,融合物联与感知的能力;二是以Wi-Fi为锚点,使能千行百业的各种场景,‘X’代表了面向应用场景的无限可能。”这种理念的落地,依托华为两大核心技术突破,彻底解决了“通信、物联、感知”割裂的行业痛点。

CSI智能空间感知技术让AP从“通信设备”变身“感知神经末梢”。不同于依赖额外传感器进行感知的传统模式,华为通过分析无线信号在环境中的反射变化,让AP实现对人员存在、行为状态甚至生命体征的精准感知。赵少奇举例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我们通过CSI感知教室、办公室的人员存在状态,联动楼宇环控系统调节供暖——学校每年八九千万元的供暖费用可以降低10%—20%,省下来的钱甚至能覆盖网络升级成本。”在医疗场景中,借助毫米波无感体征监测方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实现24小时非接触采集患者呼吸、心跳数据,异常情况响应时间缩短至1分钟内,“过去靠人工查房,难免有疏漏,现在能实时守护患者生命安全,这就是感知能力的价值”。

SD-IoT(软件定义物联网)则破解了物联网络“烟囱式建设”的难题。赵少奇介绍,传统园区需单独部署物联基站,“通常要建多张网,布线、开孔都要额外投入人力物力”,而华为AP通过内置物联协议、USB扩展或PCIe插卡,可同时承载办公与物联业务。广州某医院采用该方案后,仅用3周完成全院物联网络改造,部署效率提升70%;某连锁超市则通过一套网络支撑智能电子价签更新,“设备采购成本降低50%,还能通过统一平台管控全网设备,运营效率明显提升”。

支撑“Wi-Fi+X”落地的,是华为在无线技术领域的长期积淀。赵少奇透露,华为在Wi-Fi 7标准制定中的贡献度达22.9%,全球第一,“我们投入近百位科学家,持续投入在无线技术的发展和创新上,所以才有了Wi-Fi密盾,CSI智能空间感知,毫米波感知,隐藏摄像头探测等能力,这就是我们能持续领先的原因”。截至2025年,华为企业级Wi-Fi 7设备连续6个季度全球出货量第一,在教育、医疗、零售行业的渗透率超40%,“AP不再是简单的‘上网工具’,而是成为激活园区智慧化的核心锚点”。

全域安全:从“资产防护”到“隐私守护”,构建无死角立体安全体系

随着园区全无线化普及与物联终端激增,安全风险呈爆发式增长。赵少奇在采访中披露一组数据:“去年园区内网攻击数量增加了2倍多,很多攻击是通过未授权的智能终端、物联设备切入的,这让资产安全、传输安全、隐私安全都成了行业刚需。”为此,华为发布全域安全园区解决方案,从四大维度构建安全防护体系。

资产安全的核心是“看得清、管得住”。赵少奇解释,行业终端类型繁杂,传统手段难以全面识别,“我们借助AI聚类算法,通过流量特征把终端类型与特征聚类,能快速标定、识别所有接入终端,准确率达100%”。一旦检测到异常终端(如仿冒AP、未授权摄像头),系统可在30秒内发现风险,1秒内完成阻断。

传输安全则依托华为独家的“Wi-Fi密盾+端到端MACsec”技术。赵少奇强调,Wi-Fi密盾与传统加密算法不同:“加密算法仍有被破解的可能,而我们从物理层解决问题——通过AI信号加扰技术,即使攻击者抓到Wi-Fi信号,里面也不含有效信息,根本无法还原数据,就没有解密的说法。”这项技术已发布两年,仍是业界唯一;在有线侧,华为实现从AP上行口到核心交换机的全链路MACsec加密,且支持抗量子PQC算法,“面向未来的量子攻击,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目前,全球100多家政府、金融机构通过该方案完成办公内网无线化改造,“过去很多机要部门不敢用Wi-Fi,现在终于能放心部署了”。

空间安全与隐私守护是华为的另一大创新。针对高管办公室、机密会议室等场景,赵少奇表示:“99%的高管办公室不会部署摄像头,但同样有空间安全防护的诉求,我们通过CSI能力联动安防系统,实现人员入侵秒级检测,既能保障安全,又不侵犯隐私。”更受关注的是华为发布的防偷拍AP:“它能通过AI特征匹配,精准识别62个品牌110款影像设备,不管是Wi-Fi回传、蜂窝回传还是本地存储的偷拍设备,都能精准检测并实时告警。”在HC现场,该产品引发客户广泛兴趣,“不管是酒店客房还是企业涉密空间,隐私安全都是刚需,这也是我们基于多年无线技术积累打造的差异化能力”。

AI运维:从“人工排查”到“自动闭环”

园区网络终端数量激增、应用类型复杂,传统运维模式已难以为继。赵少奇直言:“网络运维人员最大的痛点是天天被投诉——偶发故障难定位、问题闭环效率低,大家疲于应对。”华为通过AI技术重构运维体系,从“数字地图可视”升级为“NetMaster智能自闭环”,大幅提升运维效率。

此前,华为推出的数字地图已实现“物理网络数字化”:“就像导航地图一样,能看到网络拓扑、状态、链路丢包情况,甚至应用流量情况,还能做‘旅程回放’——把用户遇到的偶发故障通过‘倒带’快速定位。”赵少奇举例,某企业曾遇到“特定时间段访问OA缓慢”的问题,“之前排查半天找不到原因,用数字地图回放后发现,是当时某区域AP信号干扰导致,10分钟就解决了”。

2025年HC期间,华为进一步发布NetMaster网络智能体,实现“AI驱动的网络问题自动闭环”。赵少奇强调:“我们把AI真正融入了运维——针对看不见摸不着的Wi-Fi故障,我们梳理了高频的典型问题,实现80%无线问题自动闭环。”比如AP离线时,系统会自动诊断是信号干扰还是硬件故障,能远程修复的直接解决,需现场处理的自动派发工单;配合“网络运维Copilot”,运维人员通过自然语言(如“3楼Wi-Fi为什么慢”)就能获取解决方案,“不用再记复杂的命令行,新手也能快速上手”。某制造企业部署该方案后,运维人员工作量减少50%,故障解决率从75%提升至98%,赵少奇提到:“NetMaster让大家从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去做更有价值的事,实现‘事成人爽’”。

园区网络的未来,在于“共生共融”

赵少奇最后强调:“Wi-Fi+X的发展不仅是华为自身技术的滚动迭代,更需要与伙伴、客户的共生共融。”从连续三年入选Gartner领导者象限,到Wi-Fi 7全球出货量第一,再到“Wi-Fi+X”“全域安全”“AI运维”的落地,华为的探索印证了一个逻辑:AI时代的园区网络,已不再仅提供连接功能,而是驱动企业数智化的“中枢引擎”。

当AP能感知生命体征、网络能自动防护风险、运维能实现“无人值守”,园区网络的价值边界还在持续拓展。赵少奇透露,华为正推动“Wi-Fi+X产业联盟”建设,“希望联合伙伴、客户、标准机构,一起打造开放的生态平台——我们做‘土地’提供根技术,伙伴和客户在上面‘种树’,长出更多场景化方案”。未来,随着Wi-Fi 8的落地、智能体互联推进,园区网络还将创造更多可能——“也许CSI能感知人员精神状态,为高校心理健康干预提供支撑;也许星闪技术能进一步提升物联效率,这些都需要产业共同探索。”赵少奇最后说。

在AI重塑所有行业的今天,华为正用自己的创新和实践为园区网络的进化提供清晰路径。当每一个AP都成为“智慧节点”,每一张网络都具备“感知与思考”的能力,园区网络将为企业数智化转型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本文来源:人民邮电报

扩展阅读

  •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