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东南沿海,有一片风光旖旎的海域——泉州海域面积达11360平方千米,海岸线长达498千米,海洋资源得天独厚。泉州在贯彻落实好“做好‘海’的文章,做大做强海洋经济”的部署下,正全力向海而兴。在这场向海的征程中,作为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国家队与5G新基建的主力军,中国铁塔泉州市分公司(以下简称“泉州铁塔”),凭借核心资源与专业运营优势,携手海洋与渔业局、海事局等达成战略合作,为泉州海洋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空天地海一张网”,宽带海峡推动信号升格
泉州铁塔积极落实“信号升格”专项行动,通过岸基基站、风力塔(含升压平台)、无人岛建设基站、浮标基站等多种网络覆盖方式,构建宽带海峡“空天地海一体化”网络覆盖方案,打造覆盖海峡全域的智能宽带网络。目前,泉州已建成全省最大规模的地市级5G通信网络,为泉州海洋经济发展筑牢底座。
海上智慧“千里眼”,数字赋能海上安全监管
泉州海洋渔业发达,渔船吨位较大、马力强劲,是福建省的主要渔业集散地之一。全市现有渔港24个,大型渔港数量多、分布密集。
泉州铁塔依托遍布全市的铁塔资源与专业化运营优势,结合5G+AI技术,将“通信塔”升级为“数字塔”,应用于智慧渔港、航道监控、气象监测等方面,构建全天候、立体化的海上安全监管体系,为海洋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如利用海域周边的高塔进行实时数据采集和图像监控,打造海洋航道交通管理立体监控,视距达20公里,守护船只和渔民的安全;通过24小时服务、360度监测及大数据AI算法,做到精准识别、实时预警,实现风机防撞、海上搜救等功能;通过建设安装气象要素信息监测网,并依托视频监控AI技术,辅助开展气象环境监测,助力海洋灾害防治。
“铁塔哨兵”全力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黑脸琵鹭等“鸟界国宝”到泉州越冬、“海上大熊猫”中华白海豚在泉州湾被“偶遇”,我国唯一以海底古森林遗迹为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逐渐露出水面,泉州生态保护工作愈显重要。
为做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泉州铁塔联合相关部门,陆续在泉州环湾建设了20余处高清红外摄像头,构建“海陆空”立体监测网,如同海上“哨兵”一样,对泉州湾中华白海豚保护区、主要水鸟栖息地、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形成闭环监控保护,为环境恢复评估、珍稀濒危水鸟保护、海洋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这套系统不仅将各保护区监测覆盖率提升至90%,更通过AI算法自动识别非法捕捞、工程违建、违规采砂、海漂拉圾等,形成管护监测一体化平台,助力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潮起东南,向海而歌。泉州铁塔将进一步开放站址、电力、算法等核心资源,数智赋能“海上泉州”建设,推动泉州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文来源:中国铁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