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年或将成为6G元年,这项技术将深刻地改变人类生活和社会生产方式。
全球互联
数字无边界
当前,全球仍有大量地区和人口尚未接入基础移动宽带(MBB)服务。而远程医疗、安防监控等关键系统必须保障全天候稳定运行。
网络覆盖的扩展面临巨大的资金和资源投入挑战。只有当数字化转型带来的经济效益和商业价值足以覆盖这些成本时,大规模建设才具有可持续性。通过地面宏基站与卫星基站的协同组网,我们有望实现两大目标:一是为全球任何角落提供高清视频级别的网络速率;二是确保每平方公里区域达到50kbps的基础流量保障。这一技术方案将有效解决偏远乡村地区的网络接入难题。
智行无界
赋能智慧交通
网络将成为自主运行设备(包括自动驾驶车辆、协作机器人、物流无人机等)的核心支撑平台。
以无人机为例,精准定位是其安全飞行的关键前提。目前无人机主要依赖GPS、北斗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进行定位,但这些系统存在明显的技术短板:易受信号干扰和欺骗攻击。现有5G网络虽具备初步的定位校验能力,但精度仍难以满足高要求场景。6G网络将提供厘米级的高精度定位服务,其可靠性足以作为主要导航依据,这将显著提升低空交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关键服务
应急通信生命线
危急情况下,网络覆盖刻不容缓。然而,全面铺设地面网络(TN)覆盖成本高昂,特别是在偏远地区。按需部署虽然可行,但比较耗时且会增加成本。非地面网络(NTN)解决方案,比如卫星通信,虽能提供广域覆盖,但容量有限,仅适用于视距范围内区域,而室内空间以及地下等非视距区域仍无法受益。
6G将整合通信资源,实现广域无缝覆盖、随时接入,从而降低人员伤害和减少财产损失。
空间数据
揭秘坐标数据
空间数据可以为众多用例提供支持,如混合现实、自主交通等。
无论是网联汽车、无人机这类已接入网络的智能设备,还是行人、自行车这些未直接联网的对象,空间数据都能精准捕捉它们的位置信息与运动轨迹。不仅如此,空间数据还能反映物理环境的独特属性,揭示数字信息、上下文情境与空间维度之间的微妙联系。
空间数据极大地拓展了网络服务的边界。网络通过设备定位和感知技术收集空间数据,随后进行数据分析,最后投入使用。值得一提的是,网络可以复用通信设备采集空间数据,且精度可达数米级。然而,这类数据采集方式的覆盖范围仅能涵盖与基站存在视距链路的区域,比如密集的城市场景,但不具有通用性。若能将空间数据与其他传感器的数据流融合,将改善所提供的服务质量。
大规模数字孪生
数据采集、管理和建模
数字孪生能够连接起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实现对系统的精准监测和把控。
鉴于不同系统应用场景的多样性,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之间的连接需求也各有不同。在一些关键系统中,近乎实时的性能表现至关重要;而在智能家居、智能建筑等场景下,网络的高可用性以及管理海量设备的能力则成为焦点。
这需要经济、易用的网络连接,例如配备低成本的通信模块。借助此类方案,物理系统能够与数字系统时刻保持紧密联系,严格遵循为特定应用场景量身定制的模型与配置运行。此外,该系统还需具备双向通信功能,并依托一个能够托管数字孪生的计算平台。为满足近乎实时的通信需求,建立高优先级连接通道势在必行。
数字孪生在物理领域管理中的应用前景极为广阔,如物流、公用事业、工厂,甚至是家庭日常事务等。
AI通信
解锁学习潜力
如今,智能手机和电脑等设备嵌入的AI服务增强了通信和感官体验:
在邮件、短信和社交媒体帖子中提供文本建议
在语音和视频会议中降噪
助听耳机、语音控制等技术为残障人士提供更多便利
在视频和电子游戏领域,提升画质、支持灵活编辑,同时提高帧率
AI的发展将进一步改善人类与他人、设备以及周围环境的交流,例如:
具有完全降噪功能,同时可以捕捉特定声音的助听器
可识别正常视力范围外物体的视觉辅助设备
使用眼动追踪或大脑接口的通信辅助设备
想让AI增强感官能够随时随地无缝工作,对连接提出了严苛要求,这意味着需要构建弹性、可信的网络,确保低时延,同时配备强大的安全和隐私措施,以保护敏感数据。
使用边缘AI处理和渲染图像和视频,可降低可穿戴设备(如AR眼镜)的电池消耗。
智能眼镜等设备中的AI代理将越来越多地借助基于网络(边缘或云)的计算能力来获取空间信息。而功能完备的AR眼镜对上行链路的需求也在增加。
迈向未来:
6G标准与实现之路
爱立信的6G愿景,是构建一个数字-物理世界的统一体。在这个智能互联的生态中,人、物与流程将与数字空间的智能分析及控制系统深度耦合。基于可编程的差异化连接技术和超通信功能,6G平台将为各类应用场景提供创新的交互服务,并通过端到端用例展现其核心价值。
2023年11月,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的《IMT-2030框架》报告成为6G发展的重要里程碑,该报告不仅描绘了6G愿景,更明确了实现路径所需的关键能力。作为重要贡献者,爱立信的6G理念与这一全球共识高度契合。
从IMT-2020/5G到IMT-2030/6G的演进
我们始终从应用场景的实际需求出发,系统评估用例对用户、消费者、社会及环境的影响,进而推演出网络能力的技术要求。所有新网络解决方案都必须目标明确,同时兼顾商业价值与社会效益。我们相信,这种方法论将推动6G标准实现真正有价值的进化。
爱立信正通过积极参与国际标准论坛,为2030年代6G时代的到来铺路。2024年3GPP已启动6G标准化进程——5月召开的IMT-2030用例研讨会上,全球产业代表齐聚一堂,基于IMT-2030框架共商6G发展蓝图。
以此为基石,3GPP SA1于近期正式启动6G用例与服务需求研究,标志着6G标准化大幕的开启。这项工作将围绕IMT-2030愿景,通过定义典型用例来提炼服务需求,相关技术规范将于2025年交由3GPP RAN工作组制定。
值得一提的是,爱立信推动SA1对6G用例开展关键价值影响评估。源自Hexa-X-II项目《6G的环境与社会视角》的研究方法,可帮助业界评估用例对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影响。更重要的是,通过制定缓解措施并将其转化为技术要求,我们能有效规避潜在负面影响。
3GPP 6G标准化时间表
本文来源:爱立信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