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塔携数字塔等特色展品亮相“网络发展新图景”成就展

2025/02/21 责任编辑:koi 访问:1055

2月20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宣传中心、中国图片社联合主办的“网络发展新图景成就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式向公众展出。中国铁塔携数字塔、新型抗灾堡垒基站、技术先进的漏泄电缆等展品亮相,展示公司为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作出的贡献,获得广泛关注。

共享铁塔,助力中国5G新基建领跑全球

2014年2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的战略目标。2014年3月,在国务院推动下,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铁塔”)筹备组建,于7月18日正式挂牌成立。作为深化电信体制改革和国企改革的试验田,中国铁塔肩负落实网络强国战略目标,促进电信基础设施资源共享、集约建设、加快布局的重要使命任务。十年多来,中国铁塔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科学指引下,坚守初心使命,持续深化共享,助力我国信息通信业实现从3G突破、4G同步到5G引领的跨越式发展,在我国从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的十年阔步前进中作出应有的贡献。

 1740119312172544.jpg

中国铁塔始终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充分发挥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国家队和5G新基建主力军作用,全力支撑基础电信运营商建设发展,“能共享不新建,能共建不独建”,有效降低重复建设,助力我国快速建成全球规模最大、质量最好的移动宽带网络。十年多来,中国铁塔累计承建基站建设项目超500万,其中5G基站建设项目254万,占全球5G基站数量一半以上,高铁地铁公网覆盖总里程超过4.5万公里,高校、医院、景区、交通枢纽、大型场馆等重点场所室内信号覆盖超过130亿平方米,支撑各家基础电信运营商可使用站址总量增长了1.5倍,移动宽带网络覆盖100%行政村,实现5G全球领先。

通过共享,建设需求直接在已有站址上改造升级,或者利用电力塔、路灯杆、交通信号杆等社会资源来实现,建网速度显著提升,网络部署成本大幅下降。新建铁塔共享率从中国铁塔成立初期的14.3%大幅提升至目前的85%,5G基站建设95%以上通过共享已有资源实现,这相当于少建新塔120万座,节约土地6.8万亩,节省行业投资超2100亿元,节约运营费用1600亿元,减少碳排放3100万吨。

为经济高效支撑5G建设,中国铁塔坚持创新引领,持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尤其在室内网络覆盖技术创新领域,中国铁塔参展的多件展品备受关注。工作人员介绍,中国铁塔提供的多系统接入平台(POI)和5G漏泄电缆,作为全球集成度最高的移动通信信号合并设备,支持多家运营商12路以上2G/3G/4G/5G通信系统共享一个信号传输通道,广泛应用于建筑物室内及高铁、地铁隧道场景,有效节约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实现无线信号的共享传输。该设备已在北京大兴机场、成都天府机场、京张高铁、京昆高铁以及深中通道等大型5G网络覆盖项目中发挥重要作用。

 1740119104273871.jpg

此外,中国铁塔立足共享,协同行业努力推动通信普惠发展,在缩小“数字鸿沟”,助力网络扶贫和数字乡村建设方面作出贡献。目前,中国铁塔协同基础电信运营商,累计建设了普遍服务的基站超过7万个,投入资金超过85亿元。从四川省“悬崖村”到海南省三沙市,实现了“凡有人烟处 皆有通信塔”的目标。目前,中国铁塔正全力推动“双千兆”“宽带边疆”“信号升格”专项行动,助力网络无所不及、普惠通达。

作为国资央企,中国铁塔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管是面对台风、泥石流、洪涝、雨雪冰冻等各类自然灾害,还是支撑重大庆典、重大活动,只要国家和人民需要,都会义不容辞、冲锋在前,全力以赴守护通信网络生命线,争做保障民生的急先锋。目前,中国铁塔正在协助工业和信息化部全力规划建设超级基站网络,进一步提升在极端情况下的通信保障能力,提高国家的安全性和城市的韧性。在成就展上,中国铁塔展示了应急抗灾超级基站和蟒式全地形双节履带车模型。工作人员介绍,应急抗灾超级基站是一种具有强大抗灾能力和应急通信保障功能的基站,为应对自然灾害对通信的影响而研发。其机房选址安全,站房结构特殊设计,可抵御地震、洪水、大风、暴雪等灾害。配备蓄电池和油机,以及 “光缆 + 卫星” 双链路传输模式,断电断光缆时仍可保障通信。基站还配备灭火设备、应急广播设备、发电机设备、北斗短报文设备、安全监控摄像头等应急设备设施设备等,以应对各种突发状况。

变“通信塔”为“数字塔”,注智赋能千行百业

中国铁塔立足超过210万铁塔站址资源,在服务好通信行业的同时,持续挖掘铁塔站址的社会面共享价值,着力推进“一塔多用”,将“通信塔”升级为“数字塔”,将“通信机房”升级为“数据机房”,成为服务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本次成就展数字基础设施板块,中国铁塔展示的数字塔格外引人瞩目。工作人员介绍,通过在通信铁塔上加装高清摄像机、雷达、物联网传感器,以“铁塔+大数据+AI+边缘计算”,为应急、环保、水利、国土、林草、地震、政法、交通、乡村、文旅等行业提供视频监控、数据采集、图像分析、物联网等信息化服务,目前已在“山水林田湖草沙”、乡村振兴、长江十年禁渔、地震监测速报等国家重大工程和项目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铁塔已有近23万座塔加装了高清摄像机、雷达、物联网传感器,并基于中高点位丰富场景的独特优势,强化中高点位场景的算法研发,有些算法已达到了国内或国际领先水平。据悉,中国铁塔视联平台,实现了平台分布式部署、数据集中式运营,提供算法351个,服务8500多种AI分析场景,创新研发了空间治理行业大模型和通用铁塔智能体。 

工作人员介绍,全国利用了9万余个铁塔点位提供耕地保护、矿山监管服务,有效助力自然资源部门守护18亿亩耕地红线;利用6.5万余个铁塔点位提供森林防火、防汛、抗台等自然灾害预警服务,助力国家防灾减灾信息化建设;利用3.2万余个铁塔点位,对农田秸秆焚烧行为进行实时监管;利用1.7万余个铁塔点位,为水利部门提供河湖治理、水库监测、防洪预警、灌区数字化等服务;利用1.6万多个铁塔点位服务长江十年禁渔、智慧农业和数字乡村等场景;利用0.7万多个铁塔点位对干线公路监测预警,对铁路沿线的违章施工、非法挖砂取土等行为提供监控服务。“一塔多用”获得各方点赞。

1740118967522956.jpg

而成就展中的“国家地震预警监测网”,就是变“通信机房”为“数据机房”的典型案例。国家地震预警工程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两个坚持、三个转变”指导方针,着眼于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强地震灾害监测预警和风险防范能力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2018年,我国启动建设国家地震预警工程。国家地震预警工程建设选址要求与铁塔站址分布高度吻合,中国铁塔积极发挥“铁塔所能”服务“国之所需”,充分利用遍布全国的超过210万站址资源,完善的数据传输、电力保障条件,以及专业化、属地化的建设维护能力优势,自2018年以来,利用了1.5万余个机房助力中国地震局高效建成国家地震预警监测网,有效降低了国家地震预警监测网的建设维护成本,大幅缩短建设周期。

中国铁塔在支撑国家地震预警工程建设中还突破了多项技术难题。为从本质上解决单一运营商网络覆盖不足、信号差和网络不稳定等问题,中国铁塔自主研发“专用数据传输终端(DTU)”,提升站点观测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利用云网加固手段,进一步提升网络稳定传输及信息安全。通过建立地震专业网管平台,中国铁塔推动建设智能化运维体系,及时有效打通双方告警数据信息,实现故障问题快速发现、快速解决。在2024年7月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竣工验收时,中国地震局组织对项目参与单位进行考评,中国铁塔获评集体一等奖。

1740118911454416.jpg

在2025年1月2日宁夏银川发生的地震中,震中百公里范围内中国铁塔承建的105个地震监测一般站均稳定运行,支撑地震预警信息及时发布。自2021年国家地震预警工程在先行先试地区上线开展示范运行以来,已监测预警地震超500次,为政府和公众提供了宝贵的紧急处置时间,取得了良好的防灾减灾实效。

本文来源:中国铁塔

扩展阅读

  •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