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王晓云:6G发展需拥抱更深度的网络协作

2025/01/20 责任编辑:Hanson 访问:1060

近日,在2025《Engineering》/《FITEE》国际研讨会“6G关键使能技术、标准和实践”上,中国移动首席科学家、副总工程师王晓云发表题为“网络协作赋能6G通感算智的思考”的主题演讲。

王晓云从单点优化的还原论谈到随着任务复杂度的增加,单点优化将逐渐向系统论指导下的协作优化转变。回顾接入网的探索历程,1G/2G时代,接入网以语音短信业务为主,任务较为简单,采用单点优化的还原论实现了用户的高效传输。从3G时代起,随着视频、互联网应用等爆发,流量要求剧增,面向复杂任务,传统接入网架构面临效能和性能上的双重挑战。为此,中国移动在2010年全球首次提出C-RAN(协作接入网)架构和机制,从传统“1处理-1收发”的全分布式接入网架构向“1处理-n收发”的协作接入网架构演进,已在商用网络中部署并显著提升网络效能和性能。

面向6G,接入网亟需向通感智算深度融合的网络协作架构演进。王晓云表示,未来沉浸式通信、感知、智能等新业务新场景对网络性能提出新要求,并提出感知、推理等新任务需求。因此6G网络性能量级增强、任务多维拓展、效能要求提升,网络协作是提升容量和频谱效率的有效手段,是构建高精度泛在通感网的核心路径,是6G智能网络发展的关键方向。

因此,网络协作是6G发展的必由之路,6G发展需拥抱更深度的网络协作。6G网络协作将在C-RAN基础上进一步演进,通过分类采传、分层汇聚和分布智能,支持更有效的信息获取、更多样的信息交互和更智能的融合决策。一是将接入网架构进一步分解为三层架构,通过分层汇聚并增加相应接口,实现更大范围不同层次的协同通信;二是由于感知和AI数据传输与传统通信数据传输之间差异大,增加了分类差异化数据采集和传输,实现多样化服务;三是在各层部署AI算力,通过分布智能以及协同计算实现高效处理。

网络协作在提升网络整体性能的同时,将带来数据采集、传递与决策设计的复杂性,其发展将面临三类挑战:一是如何在低开销、准确性和实时性要求下,获得更多有效信息;二是如何在时延、带宽和拓扑结构限制下实现异构数据的多样化交互;三是如何利用智能提升协作效率,获取更智能的融合决策。

中国移动正在积极探索6G网络协作技术创新。例如在更有效的信息获取方面,针对节点间不同步带来的信息准确性难题,提出往返测量和参考径误差消除技术,实现了准确的信息获取。在更多样的信息交互方面,针对现有会话模式传输感知与模型等多维数据性能差问题,提出多维数据会话承载和异构控制机制,实现多维数据协作。在更智能的融合决策方面,针对协作MIMO矩阵维度高难题,提出AI赋能的协作MIMO机制,降低训练与推理复杂度,实现最优决策。

面向未来,中国移动将继续围绕网络协作有效获取、多样交互、智能决策的关键问题,携手产学研各方力量共同攻关,推动接入网协作的创新发展,赋能6G通感算智融合网络。

本文来源:中国移动研究院

扩展阅读

  •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