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浪潮汹涌澎湃,既是当下产业科技创新的主旋律,也蕴含着巨大确定与不确定。信息通信业,正积极拥抱AI,以基础设施的筑基者、模型应用的赋能者、信息服务的创新者“新三者”身份,坚定步入数智时代的AI主场。2025年是布局“十五五”关键之年,置身于确定与不确定交织的浪潮中,哪些技术将成为塑造商业版图的强大力量?又有哪些创新将引领市场格局的深刻变革?在2024年12月18日的通信跨年思享会——2024通信产业大会暨第19届通信技术年会上,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黄宇红对下一步通信产业的技术趋势做出了以下十个判断。
1、深刻认识新型工业化的重大意义,5G-A技术具备商用能力
2025年5G-A的发展将聚焦于关键技术的深化应用和产业生态的全面构建,助力5G-A迈向大规模场景化应用。经过2024年规模化试点验证及产业发展,5G-A技术方案日趋成熟、产业生态日趋完善,网络智能化、无源物联、通感一体、ATG、确定性等5G-A关键技术具备商用能力。随着5G-A技术的成熟和网络部署规模的增加,2025年预计将出现更多基于5G-A的新业务场景和应用模式,5G-A与各行各业融合进一步加深,商业模式进一步完善,开拓新的价值空间。
2、6G开启标准化元年,从技术预研阶段转向产业化阶段
3GPP国际行业组织启动首个6G标准立项,开启6G标准化元年。2024年9月,在澳大利亚召开的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会议上,正式启动了全球首个6G标准立项“6G场景用例与需求”的研究,标志着6G从技术预研阶段正式转向标准化阶段,2025年将开启6G标准化元年,对全球6G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3、星地融合商用进程提速,手机直连卫星走深向实
随着星链、AST等手机直连卫星星座的商用进程加速,全球卫星和地面产业将以手机直连卫星业务能力为突破口,携手加速3GPP通信协议、星地融合组网、星地频率共享等天地一体网络关键能力的技术和端到端产业成熟,合力打造“星地深度融合”的天地一体繁荣生态。
4、全调度以太GSE、全向智感互联OISA“以网强算”,算力原生“突破竖井”,智算集群从“万卡”迈向“十万卡”
人工智能的阶跃式发展对智能算力提出更高要求,新型智算中心“中国方案”加速落地,全向质感互联OISA打造大规模GPU对等互联协议,构建性能卓越、扩展性强、开放共享的GPU卡间互联能力;全调度以太网GSE突破无损以太性能瓶颈,全面提升智算节点间的通信性能;算力原生使能智算应用“一次开发、跨芯迁移”,开创以软件引领智算生态融通发展的全“芯”路径。我国智算中心卡间互联、机间互联、生态互通堵点难点问题将持续突破,智算集群从“万卡”迈向“十万卡”时代。
5、400G向全光网T比特级迈进,空芯光纤加速走向产业化
400G全光骨干网在2024年已迎来规模商用,1.6T预计成为下一代骨干网的代际技术,ITU-T已启动B1T电层标准的研究和制定,T比特级超高速光管芯、多波段超宽谱光层基础设施等关键技术研究也已成为业界关注焦点。面向现有实芯光纤的“非线性香农容量极限”与“传输时延极限”两大物理瓶颈,反谐振空芯光纤颠覆性地基于全新结构导光机理,非线性效应降低3个数量级,传输时延降低30%以上,在25年有望进一步解决光纤大规模制备、CO2吸收等工程部署难题,迎来空芯光纤及传输系统产业从技术原型走向产业化的加速期。
6、多模态融合与智能体协同升级,通信开启全要素资源与AI融合运营新阶段
人工智能技术将围绕多模态融合和智能体协同展开升级,推动业务模式重塑。大模型技术持续演进,具备跨模态理解与生成能力,更强的复杂推理能力和通用问题解决能力。全模态多任务统一学习框架能够处理传感器、雷达等更多模态的信号数据,实现更加高效的网络感知、优化与服务创新。智能体作为自主决策与规划的技术形态,将与大模型深度协作,灵活应对复杂场景任务,并具备自适应学习与迭代升级能力。与此同时,通信产业的运营模式从单一AI能力供给向全要素资源与AI应用的融合运营转变,业务赋能模式由传统外部支持向内生创新进化,产业合作加速迈向体系化协同创新。AI驱动下的通信产业,将实现技术、业务与生态的深度融合,开启智能化发展的新阶段。
7、数据基础设施中国标准逐渐达成共识,数据、算网、AI三大技术一体化发展
2024年,数据要素市场开始提速,数据基础设施推动数据服务千行百业、深度融入社会生产生活,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发展的技术基础。2025年,数据基础设施技术体系与标准的研究与建设将加速,数据流通利用技术与标准、增强数据空间技术与标准、数据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技术与标准、数据跨域流通的治理与监管体系技术与标准等将成为推动数据基础设施产业化发展的关键。以基础设施标准化为驱动力和纽带,实现数据、算网、AI 三大技术融合:一是实现数据流通多技术路线(如数联网、数据空间、区块链等)的融合,打破“技术孤岛”;二是实现数据流通与算力网络技术融合,通过数算协同感知调度,建立高效弹性的数据流通专网;三是实现数据流通与AI大模型技术融合,实现“双向赋能”,数据流通为AI大模型训推提供跨域、跨行业的“可信数据聚合”,AI为数据流通提供智能化服务与保障。
8、低空智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加速,“通、导、感、管、智”一体化能力初显
以低空智联网为核心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是统筹推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关键底座。随着低空飞行活动日益活跃、低空业务应用日渐丰富,超视距飞行作业、高频次飞行活动、多样化飞行装备、复杂化飞行环境等因素对网络的通信可靠性、导航精准性、监管全面性、运营高效性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向网联化、数字化、智能化的规模化发展需求,打造“通、导、感、管、智”一体化低空智联网是未来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9、具身智能引领通用人工智能研究迈向新阶段,助推机器人产业加速发展
具身智能将推动大模型技术与机器人产业深度融合,突破传统AI模型的训练数据瓶颈和产品形态限制,提升机器人环境适应性和任务执行能力,助力机器人产业在智能制造、居家养老、教育科研、公共服务等领域的标准化和规模化发展。同时,具身智能将推动计算机科学、认知科学、控制学等多学科的协同创新,为AI研究提供更具实践意义的新范式,引领通用人工智能迈向更具泛化性和灵活性的未来。
10、量子纠错助推量子计算性能提升,量子保密通信、后量子密码技术加速商用
随着量子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在量子计算方面,随着量子力学百年诞辰,量子计算将取得多项突破。量子纠错推动量子计算机从物理比特转向逻辑比特,硬件系统集成度提高,计算稳定性和可靠性提升。通算、智算、超算、量算加快融合,量子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启动。量子云平台资源逐渐丰富,量子人工智能关注度升温,科研级案例和量子优越性方案增多,量子-经典混合算法将在实践中得到更广泛试点应用。在量子通信方面,网络安全向抗量子方向迅速发展,量子保密通信、后量子密码技术加速应用。一是量子保密通信商用加速,在通话、办公、专线、物联网等方面已形成系列产品,未来广泛赋能各各行业用户;二是后量子密码算法的应用成为未来网络和应用演进的必然趋势,国产后量子算法将遴选、推广,并全面完成更新与替代。
本文来源:中移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