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研究院谢伟良:逐梦5G,勇攀科技高峰

2024/06/14 责任编辑:Hanson 访问:1107

国内第一批5G科研工作者、2023年通信产业技术创新年度人物、复合型科技型党外人士建言献策队伍带头人……谢伟良身上的标签一直与5G、科创息息相关。

中国电信研究院移动与终端技术研究所副所长谢伟良,十年如一日深耕5G网络技术研究,热忱始终未减:“能在最好的时代用自己的专业与努力投身5G网络建设,助力数字中国建设,是我十足的幸运,我必好好珍惜。”

01开创5G网络运营体系中国模式

2013年,科技部启动了第一批5G国家重大科研攻关项目,从这一年开始,谢伟良带领团队长期奋战在5G科研第一线。

当年,谢伟良率领的11人团队承担着3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牵头项目,同时还负责7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和863子课题,成为国内承接5G领域国家科研任务最重的研究团队之一。经过孜孜不倦的探索和研发,谢伟良和团队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三朵云”5G网络创新架构,并发展成为中国IMT-2020(5G)基础网络架构。

2020年,谢伟良开始负责中国电信重点研究项目“5G共建共享端到端组网方案及关键技术研发与部署应用”。从零下30度的东北到40多度高温的岭南,谢伟良带领团队完成了8省大规模5G共建共享技术试验,提出5G共建共享的一系列技术方案、技术规范和技术参数,构建全球首个大规模5G共建共享组网的建设与运营技术体系,在国际上开创了5G网络运营体系的中国模式。

02“不到场测试,就像人失去了双眼”

谢伟良对每一个团队新成员都会重复一句话:“无线通信科研人员如果不到测试现场,就像人失去了双眼一样,只有到一线才能观察到最真实的科研现象和发现最准确的技术问题”。

无线网络测试区别于其他领域技术试验,由于受到实际测试环境影响,测试结果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科研人员需要带着做物理实验的科研态度来对待每一项技术测试和分析每一个测试数据。基于这样的信念,无论测试环境多么艰苦,谢伟良与团队都会坚持到场。为了不影响现网运行,测试时常从夜里十一点才开始,一站就是几个小时。

基于大量实验,谢伟良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了垂直隔离多天线技术,将传统的水平隔离多天线技术方案扩展到垂直维度,从技术理论上论证了垂直维度的空间相关性满足天线设计要求。该研究成果被《IEEE Antennas and Wireless Propagation Letters》发表,为中国电信带来了第一篇IEEE期刊SCI论文。

03建言献策5G发展及标准

2022年,经中国电信集团党组审批,“中国电信党外代表人士谢伟良建言献策工作室”成立,这是一支复合型科技型党外人士建言献策队伍。

2023年,工作室在谢伟良带领下开展了中国电信5G网络高铁现状专题调研活动,进行重要高铁线路5G网络覆盖率的现网实际测试60多次,高铁覆盖专题调研活动11次,收集了超过6000公里高铁沿线5G网管数据,召开数据分析会23次,参加调研数据分析与研讨活动相关技术专家达300余人次。基于该调研实践的报告最终入选2023年中央企业统战人士优秀调研报告。

针对现网运行中发现的需求和问题,工作室积极在国际标准组织上提交技术提案,推动形成未来国际标准。截至目前,工作室成员已成功在ITU完成10余项国际标准立项,极大提升了中国企业在国际标准组织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5G发展进入新阶段,谢伟良与工作室成员正在积极思考未来5G技术研究重点。他作为中国电信研究院低空项目团队负责人之一,正积极开展基于5G-A的低空通感一体网络研究工作。

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谢伟良始终前行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道路上,响应时代号召,锻造精品工程。因为拥有“坚定的科技报国、为民造福理想”,谢伟良的科创之路,永无止境。

本文来源:中国电信研究院

扩展阅读

  •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