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的实践与思考

2016/09/08 责任编辑:光电通信 作者:本刊编辑整理 来源:《光电通信》杂志2016年7/8月刊

朱森第:现任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特别顾问,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1962年毕业于安徽大学。历任机械工业部科技司科研处副处长,科技司副司长、司长,综合计划司、行业发展司司长,机械工业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中国机械装备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裁,规划审议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专务委员、执行副会长兼专家委员会主任。多年从事机械制造工程技术研究和行业管理工作,先后主持编制"九五"机械工业发展规划、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前期研究和"十一五"国家创新基础能力建设规划方案等多项编制。

2016年全国通信光电缆专家联席会议6月23日于苏州吴江精彩开幕,行业专家、业界代表齐聚一堂,共襄盛会。其中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朱森第作了“《中国制造2025》的实践与思考”主题报告。报告指出:工业和信息化部按照《中国制造2025》的部署,确定“1+X”规划体系,为今后十年的行动指引方向。同时,报告进一步阐述了“1+X”体系包含的内容、意义,详细解读了国家对智能制造的政策支持,对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方案、智能制造系统架构功能、制造标准体系结构等进行了全方位论述,本刊特节选部分精彩内容,以飨读者。

“1+X”规划体系

工业和信息化部按照《中国制造2025》的部署,确定“1+X”规划体系为今后十年的行动计划。

那么到底何为“1+X”呢?“1”就是《中国制造2025》,“X”则是指制定若干项实施方案和规划计划予以落实,目前已确定11项:5项重大工程的实施方案;质量提升和服务型制造2项行动计划;信息产业、医药工业、材料、人才4项规划。

blob.png

试点示范项目要素

2015智能制造专项项目:智能制造新模式项目50项,专项核定总投资额101亿元,拟补贴金额17.43亿元,2015年补贴金额5.95亿元;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试验验证项目43项,拟补贴金额4.05亿元。

2015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要素条件:

一、 以数字化工厂/智能工厂为方向的流程制造

二、 以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为方向的离散制造

三、 以信息技术深度嵌入为代表的智能装备(产品)

四、 以个性化定制、网络协同开发、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智能制造新业态模式,其中包括:个性化定制,协同开发/云制造和电子商务。

五、 以物流管理、能源管理智慧化为方向的智能化管理,其中包括:物流管理和能源管理。

六、 以在线监测、远程诊断与云服务为代表的智能服务。

blob.png

重点支持方向

一、 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试验验证,其中包括:行业应用标准试验验证,基础共性和关键技术标准试验验证。

二、 重点领域: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其中,安全可控核心智能制造装备包括:1、高档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2、增材制造装备;3、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4、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5、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

系统架构层级

协同层:代表产业链上不同企业通过互联网络共享信息,实现协同开发、智能生产、精准物流和智能服务等。

企业层:实现面向企业的经营管理,包括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供应链管理系统(SC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等。

车间层:由控制车间/工厂进行生产的系统所组成,包括制造执行系统(MES)等。

控制层:包括可编程序控制器(PLC)、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CADA)、分布式控制系统(DCS)、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等。

设备层:感知和执行单元,包括传感器、仪器仪表、条码、视频识别、机器等,是企业进行生产活动的物质技术基础。

系统架构智能功能

新兴业态:包括个性化定制、远程运输和工业云等服务型制造模式。

信息融合:指在系统集成和通信的基础上,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信息协调共享。

互联互通:指通过有线、无线等通信技术、实现机器之间、机器与控制系统之间、企业之间的互联互通。

资源要素:代表制造资源物理实体,包括设计施工图纸、产品工艺文件、原材料、制造设备、生产车间和工厂等物理实体,也包括电力、燃气等能源。人员也可视为资源。

blob.png

绿色制造工程

到2020年,建成千家绿色示范工厂和百家绿色示范园区,部分重化工行业能源资源消耗出现拐点,重点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下降20%。到2025年,制造业绿色发展和主要产品单耗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绿色制造体系基本建立。

那么绿色制造工程具体实施方案的重点任务又有哪些呢?

(一)、传统制造业绿色化改造示范推广:实施生产过程清洁化改造;实施能源利用高效低碳化改造;实施水资源利用高效化改造;实施基础制造工艺绿色化改造。

(二)、资源循环利用绿色发展示范应用:强化工业资源综合利用;推进产业绿色协同链接;培育再制造产业。

(三)、绿色制造技术创新及产业化示范应用:突破节能关键技术装备;提升重大环保技术装备;开发资源综合利用实用技术装备。

(四)、绿色制造体系构建试点:建立健全绿色标准;开发绿色产品;创建绿色工厂(1000家);建设绿色工业园区(100家)。

我国制造业现状

我国尚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制造企业生产力水平参差不齐、差异极大,大量中小企业处于机械化阶段;制造业产品大部分属于劳动密集、附加值较低的产品;我国制造业的整体生产力水平处于工业2.0走向工业3.0阶段。

blob.png

“互联网+”与“新硬件时代”

美国——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实施先进制造伙伴计划,核心是“人工智能+机器人+数字化制造”。极客(GEEK)和创客(MAKER)不断极速创造出常人难以想象的新硬件。

中国——《中国制造2025》,“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互联网+行动计划”,“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指导意见”,双创,新模式、新业态。

◆ 名家访谈

会议间隙,本刊记者独家专访了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原机械工业部总工程师朱森第。

光电线缆业要选择适合中国发展的路径

本刊记者:朱总您好!请您分析评价下本次专家联席会议,将会给行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和变化?

朱森第:本次专家联席会议很好地体现了融合创新,是在原来旧的计划体制下的3部委(电线电缆业原属机械部,电子元器件原属电子部,通信业原属邮电部)下的产业相互之间的串联、沟通和融合。在原来的计划体制下,一个部委一个体系,三个行业很少有关联和交集,此次联席会议将三个相关领域串联起来,这本身就较好地体现了融合和创新。

本刊记者:中国光电线缆业智能制造目前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境况,企业界进展如何?

朱森第:智能制造和我们现在讲的离散型制造是分属不同性质的,离散型制造的特点更多表现为零部件组装、装配,然后成为一个部件,由部件再组合成为产品。而电线电缆没有组装这个概念,某种程度上更像是一个流程——从原材料进入到产品出产,中间过程是靠设备自动进行的,有更多人工的干预。过去我们并没有讲智能制造,只是讲智能化,或者说智能生产,生产过程里面的智能化要做到靠装备本身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来实现智能化程度的提高,以及装备上位,导致每个企业都要把企业资源细化,再到实现企业与企业间的协同,可以说,光电线缆业与电线电缆业基本相同,因而这方面可谓同样适用。

至于企业内部的生产过程,与设备、机床,以及离散型产品生产是有所区别的,也就是说,不同的行业有它不同的特点,对此,我们要根据这些行业自身的特点来确定目标和发展方向,即通过智能制造实现什么样的目的,智能化要做到什么程度?对于中国光电线缆业来说,这些都要明确。绝不能一窝蜂的喊口号,为智能制造而去智能制造。

本刊记者:那么,在您看来,光电线缆业如何进一步推进产业制造智能化向前发展呢?

朱森第:我认为还是要从几方面来着手,如从设备的控制到信息的传递自动化,再到企业供应链的管理,企业和企业外部的协同沟通,所有这些事情对光电线缆行业依然适用。

我们必须要清醒地看到,行业内每个企业的情况都不一样,像长飞公司、通鼎互联公司就是其间典型的代表。拿通鼎互联公司举例:通鼎互联公司的智能制造是把互联网企业吸引进来,把光电缆与互联网结合起来,把光电缆作为信息的互联互通,再扩展至全行业,这就是具体企业的具体实施。所以对此,我们要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因地制宜,因企实施。智能制造有它特定的含义,我们要认识到,不是行业里的所有企业都适合搞智能制造,我们不能把智能制造过于神化。还是那句老话,企业不能为了智能而去智能。我们还是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待,首先要搞清楚,你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还是减少制造成本?或者说是为了减少资源的成本及消耗?至于怎样提高智能化程度,一定要区分开两化融合和智能制造。如果讲智能制造,它有自己的内涵,所以我们就要按照它的内涵来实施操作,如果这种内涵对你的企业来说是必须的,那你就要做好决断。如果不是必须的,就没有必要为智能而去实施智能,这是它们的区别。

本刊记者:目前,光电线缆业科研创新、产品创新的进展情况如何,未来创新的走向又会是什么?

朱森第:光电线缆业近几年发展得非常好,我们国家的产能几乎占到世界产能的一半,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苏州吴江作为产业集群区,在国家整个行业中几乎占到三分之一,但就拿我们的第一位企业长飞和世界先进国家相比,也还是有不小的差距,尤其是在我们的技术创新能力上,我们很多最早的原始创新还是从人家企业学来的,至今仍在沿用。从现实层面来说,可能我们觉得这是一个方向,于是企业很快就去跟进但也无形制约了自己的研发创新能力。当然不可否认,我们企业的学习意识、跟进意识还是比较突出的。

至于未来的发展,我认为一是看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在光纤这个行业里汽车发展需求也是很快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传送数据的容量越来越多,各种各样新的技术层出不穷,正如本次会议赵梓森院士所讲的,技术路线决定你的科研成功与否,技术路线如果对了,也许三到五年内你就能有所收获。对光电线缆业而言,一是要把行业发展的趋势把握住,一定要把握好发展方向,不能闷着头去干。二是要根据国情,去考察哪些技术是适合中国国情发展的方向和实际需要的。尽管在实践中有多条路径可选,但我们一定要选择最适合中国发展的路径。

本刊记者:非常感谢朱总的精彩阐释,我们也祝福中国光电线缆业的未来愈加美好。


扩展阅读

  •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