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来了,光纤光缆的春天还会远吗!

2017/01/11 责任编辑:光电通信 作者:王日晟 来源:安徽理工大学

互联网越来越多的应用及人们对带宽无止境的要求加速了光纤的需求,运营商知道它会继续增长,只是没有想到有这么快。随着我国4G全面铺开,国内光纤光缆需求持续旺盛已经出现季节性供给短缺。4G的商用可以解决“信息高速路”在无线接入部分的拥塞问题,固定网络光纤接入的大规模部署,加上终端的智能化仍持续向前,由此将逐渐形成“宽带网络+智能终端+互联网”的全新信息架构,打破原有在网络和应用层面的各种藩篱,使网络、应用、终端的融合畅通无阻。流量的爆炸式增长将成为必然,由此带来的对基础光纤网络的压力也将成倍增长。

2013年,尽管国内光纤产能较高,但受产业链上游预制棒供给不足限制,光纤供给仍比较紧张。此前国内光纤厂家进口的预制棒主要来自日本信越、藤仓、住友等厂商,当时国内厂商从日本进口的预制棒达1700吨,约占国内厂商全部进口量的75%。

2014年8月13日,商务部2014年第56号公告裁定,自8月14日起,对原产于印度的进口单模光纤征收反倾销税,实施期限为5年。而就在今年3月份,商务部发布的2014年第17号公告,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对原产于日本和美国的进口光纤预制棒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这意味着,自2002年起正式在国内实施的光纤行业反倾销行动已开始延伸至光纤行业的顶端领域——光纤预制棒。

去冬今春以来因“光纤预制棒反倾销”和中国移动二次集采等等引发的光纤短缺现象持续至今,似乎“光纤的冬天”又要来临了,行业再现光纤难求,连排名靠前的大光缆厂都需求紧张。制造商都想要客户承诺,并且支付现金。

一、回顾:三次反倾销,迎来光纤通信发展黄金期

1、2002年:第一次反倾销

2001年上半年光纤价格高达1500元/芯公里,国产光纤迎来第一波发展高潮,国内市场占有率达50%。然而,随着2001年“911”后互联网泡沫破灭,世界光纤需求量锐减,从年需求量的9000万芯公里跌落到6000万芯公里,且持续数年低迷,全球光纤严重供大于求。2002年韩国厂商在中国市场光纤价格最低到了100元/芯公里,而成本最低也需要165元/芯公里,中国厂商光纤价格仅2002年就大降70%以上,出现了严重亏损,各项经营指标均呈恶化趋势。在生死存亡的严峻形势下,2002年9月,中国光纤厂商长飞、法尔胜向中国外经贸部提出反倾销调查申请。这成为中国通信业反倾销第一案!2005年1月1日零时,中国商务部网站上正式公布我国光纤反倾销终裁结果。商务部公告2004年第96号给出了“关于对原产于美国、日本、韩国的进口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以下简称G.652单模光纤)反倾销调查的最终裁定”。这项始于2003年7月1日、经历了18个月的反倾销调查终于水落石出。商务部给出了肯定性裁定:经过调查,商务部最终裁定“被调查产品存在倾销”,并“对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损害”,“倾销和实质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对韩国、所有日本公司征收的保证金比率为46%(中方小胜)。实施期限为自2005年1月1日起的5年。初裁之后对产业形成了很大影响,部分韩国企业已经基本上退出了中国市场。而中国厂商在激烈竞争中成长起来了,一大批民营光通信企业发展起来,最大的赢家当属江苏法尔胜,因为它是唯一与国内最大的光纤厂家长飞公司联合进行反倾销的厂家并胜诉。

在光纤行业中,光纤预制棒、光纤、光缆所占整个产业链的利润之比为7:2:1,且光棒是整个光纤产业的核心,要加强企业的竞争优势、提升利润和预防风险,大型光纤厂商必须拥有光棒制造能力。

第一次反倾销虽然没有根本改善低迷的市场环境,但中国厂商在激烈的竞争形势下成长了起来,为迎接市场的爆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反倾销并没有就此结束。2009年中国3G发牌后,中国厂商发起了第二次反倾销。

2、2009:第二次反倾销

2006年反倾销终裁之后,一些国外光纤制造商并不甘心,采取各种方式规避反倾销,低价倾销现象依旧长期存在。尤其是在2009年中国3G发牌后,倾销现象有加大趋势。长飞、亨通、法尔胜等6家中国光纤制造商再次联合发起调查申请。

商务部经调查认为,如果终止原反倾销措施,原产于日本、韩国的进口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对中国的倾销可能继续发生,对中国国内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产业造成的损害可能再度发生。商务部宣布,自2011年1月1日起,继续对原产于日本、韩国的进口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实施反倾销措施,实施期限为五年。

321.png

富通、亨通、法尔胜等企业也联合发起了针对欧美光纤厂商的调查申请。据调查,在调查期内(2006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我国的光纤相关产品产量增长了逾1.5倍,销售价格下降了8%,但市场份额不增反降。而2007年~2009年,美国进口光纤增长速度为143%和273%;欧盟进口光纤增长速度达到惊人的433%和1586%。

商务部认定美国和欧盟的光纤制造商存在低价倾销行为。2011年2月9日商务部再次发布公告,认定原产于美国和欧盟的进口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存在倾销,自2011年4月22日起对自美国和欧盟进口的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征收4.7%~29.1%的反倾销税,实施期限为5年。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光纤之一,占总额的70%。

第二次反倾销后,中国光纤厂商迎来了第二个黄金时代,借助3G发牌、三网融合和FTTx建设产生的巨大需求,乘势而起,迅速成长为中国光纤市场的领导者。在ODC公布的“2012年全球光纤光缆最具竞争力企业10强”榜单中,中国厂商占据4席。

3、2015:第三次反倾销

光纤预制棒是具有特定折射率剖面并用于制造光导纤维(简称光纤)的石英玻璃棒。主要用途为制造光纤,制造出的光纤用于各类光缆结构,进行光信号传输。

前两次反倾销都是对光纤光缆中间产品光纤进行的,但对占利润70%的光纤预制棒国产化率始终不高,核心技术和产量长期被国外垄断。光纤预制棒是光纤拉制的基础材料,从利润的角度来讲占全行业总利润的70%,根据2014年查到的信息,光纤预制棒的售价大概是150~160美元/公斤,生产成本只有95美元左右,好像很暴利。

2014年1月22日,亨通光电、长飞光纤光缆、富通集团等代表国内光纤预制棒产业正式向商务部提交反倾销调查申请,申请人请求对原产于日本和美国的进口光纤预制棒进行反倾销调查。

2014年商务部发布公告,决定对原产于日本和美国的进口光纤预制棒进行反倾销调查,调查确定的倾销调查期为201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产业损害调查期为2010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从公开的文件看,被调查的企业包括信越化学、住友电气工业、藤仓、古河电气工业和康宁、OFS—费特等一批国际光纤巨头。

322.png

2015年3月6日,商务部发布公告,鉴于对原产于日本和美国的进口光纤预制棒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案的情况较为特殊和复杂,商务部决定将本案的调查期限延长5个月,即截止日期为2015年8月19日。这让崭露头角就饱受争议的光纤预制棒反倾销调查再次深陷晕轮漩涡。

二、商务部终裁美日进口光纤预制棒倾销

2015年8月20日,商务部发布2015年第25号公告,对原产于日本和美国的进口光纤预制棒反倾销调查作出最终裁定,认定其存在倾销,中国国内产业受到实质损害威胁,且倾销与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调查机关作出最终裁定: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根据商务部的建议作出决定:自2015年8月19日起,对原产于日本和美国的进口光纤预制棒征收反倾销税。实施期限为自2015年8月19日起2年。据商务部裁决公告,对日本相关公司征收的反倾销税税率在8.0%至9.1%之间,对美国相关公司征收的反倾销税税率在17.4%至41.7%之间。

由于来自国外的倾销,导致在过去的十年,国内光纤价格下降了大约90%,使得许多国内公司濒临破产。按照目前国内光棒产业发展现状,即使到2017年8月反倾销限制取消了,可能也不会对国内光纤光缆行业产生太大的影响。反过来说,如果经过评估仍然有很大影响,这个反倾销被申请延期的可能性就非常大。经过2015~2017两年的发展,国内光纤预制棒无论是规模效应还是技术都很有可能已经达到了和国际美日厂商相抗衡的能力。这将会为国内光纤行业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并促进其成长。目前,国内光纤预制棒领域的龙头企业有:长飞、富通集团、亨通光电、烽火通信、中天科技和法尔胜等。

希望第三次反倾销后,中国光纤光缆厂商迎来第三个黄金时代。反倾销税的征收主要保护了国内光纤预制棒的生产环节。征收反倾销税后,预制棒的价格将恢复到正常水平,市场上不会再出现靠低报价抢占市场份额的恶性竞争,对光纤、光缆价格的企稳也有很大帮助(中国移动今年第二次集采已将光纤价格提高)。今年光纤光缆市场需求旺盛,出现15%~20%的需求增长。在反倾销、预制棒价格企稳、需求增长的背景下,光纤光缆企业尤其是具有光棒光缆光纤一体化生产流程的企业将迎利好,市场份额也将向大型企业进一步集中。中国光纤预制棒的自给率已从2007年的20.0%增长至70%以上,同时,中国的消费也占全球总需求量的60%以上。长飞潜江公司光纤预制棒扩产在即,富通嘉善再造一个富通,各大公司纷纷在海外建厂……风险与机遇并存。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中国光通信行业经过近40的发展,已成为光纤光缆生产大国,占据世界半壁江山,并且光纤光缆、原材料及制造装备已规模出口海外,未来全球光通信的发展将看中国。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扩展阅读

  •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